react-router作為react框架路由解決方案在react項目中舉足輕重。
在react-router 4.0版本中,API與先前版本相比有了很大的修改,在2.0、3.0中常用的<Router>組件作為路由底層配置組件不再常用,取而代之的是四個各有不同的路由組件:
<BrowserRouter>, <HashRouter>, <MemoryRouter>, <StaticRouter>
其中<MemoryRouter>組件在內存中保存“URL”信息,不會修改瀏覽器的地址欄,往往用于React Native或測試環境等非瀏覽器環境。
而<StaticRouter>組件從名字能看出它從不修改路由,這在服務器端渲染時很有用。
<HashRouter>組件我們最為熟悉的路由組件不用再多贅述,這里來說說我在使用react-router推薦的<BrowserRouter>時遇到的坑。
<BrowserRouter>
<BrowserRouter>和<HashRouter>都可以實現前端路由的功能,區別是前者基于rul的pathname段,后者基于hash段。
前者:http://127.0.0.1:3000/article/num1
后者:http://127.0.0.1:3000/#/article/num1(不一定是這樣,但#是少不了的)
這樣的區別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當處于二級或多級路由狀態時,刷新頁面,<BrowserRouter>會將當前路由發送到服務器(因為是pathname),而<HashRouter>不會(因為是hash段)。
我們當然不希望前端路由被發送到后臺。
在react-router 4.0 的文檔中有這樣一段話:
注意: 使用 hash 的方式記錄導航歷史不支持 location.key 和 location.state。 在以前的版本中,我們為這種行為提供了 shim,但是仍有一些問題我們無法解決。 任何依賴此行為的代碼或插件都將無法正常使用。 由于該技術僅用于支持傳統的瀏覽器,因此在用于瀏覽器時可以使用 <BrowserHistory> 代替。
這就要求服務器要配合前端做一些簡單的修改。
修改的思想就是當收到請求的url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前端路由時,重新加載入口html文件(我的后臺是nodejs)。
// catch 404 and forward to error handler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 //判斷是主動導向404頁面,還是傳來的前端路由。 //如果是前端路由則如下處理 fs.readFile(__dirname + '/public/dist/index.html', function(err, data){ if(err){ console.log(err); res.send('后臺錯誤'); } else {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nection':'keep-alive' }); res.end(data); } }) });
此處踩坑無數,在網上搜索方法后換用nginx,使用try_files字段定向到入口html,但是重定向后,webpack打包的js文件沒有執行。
在查看firebug時發現此次刷新的響應頭中設置了"Connection":"keep-alive";
覺得問題應該出在這里,換用nodejs用200狀態配合keep-alive果然解決了問題。
在react-router 4.0 多級路由下刷新頁面不會再404,而是保存了前端狀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