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個類而言,應該僅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原因。
如果一個類承擔的職責過多,就等于把這些職責耦合在一起,一個職責的變化可能會削弱或者抑制這個類完成其他職責的能力。這種耦合會導致脆弱的設計,當變化發生時,設計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破壞。
軟件設計真正要做的許多內容,就是發現職責并把那些職責互相分離。如果你多于一個動機去改變一個類,那么這個類就具有多于一個的職責。
2. 開放封閉
軟件實體(類,模塊,函數等)應該可以擴展,但是不可修改。也就是說,對于擴展是開放的,對于更改是封閉的。
如此設計,面對需求的改變可以保持相對的穩定,從而使系統可以在第一個版本以后不斷的推出新的版本。
無論模塊是多么的'封閉',都會存在一些無法對之封閉的變化。既然不可能完全封閉,設計人員必須對于他設計的模塊應該對哪種變化封閉做出選擇。他必須先猜測出最有可能發生的變化種類,然后構造抽象來隔離那些變化。
等到變化發生時立即采取行動。
在我們最初編寫代碼時,假設變化不會發生。當變化發生時,我們就創建抽象來隔離以后發生的同類變化。
面對需求,對程序的改動是通過增加新代碼進行的,而不是更改現有的代碼。
我們希望的是在開發工作展開不久就知道可能發生的變化。查明可能發生的變化所等待的時間越長,要創建正確的抽象就越困難。
開放-封閉原則是面向對象設計的核心所在。遵循這個原則可以帶來面向對象技術所聲稱的巨大好處,也就是可維護、可擴展、可復用、靈活性好。開發人員應該僅對程序中呈現出頻繁變化的那些部分做出抽象,然而,對于應用程序中的每個部分都可以的進行抽象同樣不是一個好主意。拒絕不成熟的抽象和抽象本身一樣重要。
3. 依賴倒轉
高層模塊不應該依賴底層模塊。兩個都應該依賴抽象。
抽象不應該依賴細節,細節應該依賴抽象。
抽象不應該依賴細節,細節應該依賴于抽象,針對接口編程,不要對實現編程。
依賴倒轉其實可以說是面向對象設計的標志,用哪種語言來寫程序并不重要,如果編寫時考慮的都是如何針對抽象編程而不是針對細節編程, 即程序中所有的依賴關系都終止于抽象類或者接口,那就是面向對象的設計,反之那就是過程化的設計了。
4. 里氏代換
一個軟件實體如果使用的是一個父類的話,那么一定適用于其子類,而且察覺不出父類對象與子類對象的區別。也就是說,在軟件里面,把父類都替換成它的子類,程序的行為沒有變化。
子類型必須能用替換掉它們的父類型。
只有當子類可以替換掉父類,軟件單位的功能不受到影響時,父類才能真正被復用,而子類也能夠在父類的基礎上增加新的行為。
5. 合成/聚合復用
盡量使用合成/聚合,盡量不要使用類繼承。
優先使用對象的合成/聚合將有助于你保持每個類被封裝并被集中在單個任務上,這樣累和類繼承層次會保持較小的規模,并且不大可能增長為不可控制的龐然大物。
6. 迪米特法則
如果兩個類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著兩個類就不應當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個類需要調用另一個類的某一個方法的話,可以通過第三者轉發這個調用。
在類的結構設計上,每一個類都應當盡量降低成員的訪問權限,也就是說,一個類包裝好自己的private狀態,不需要讓別的類知道的字段或行為就不要公開。
迪米特法則其根本思想是強調了類之間的松耦合。
類之間的耦合越弱,越有利于復用,一個處在弱耦合的類被修改,不會對有關系的類造成波及。
輔助資料:
常用創建型設計模式(其他類型模式就不提了,自己看書)
創建型模式隱藏了這些類的實例是如何被創建和放在一起,整個系統關于這些對象所知道的是由抽象類所定義的接口。這樣,創建型模式在創建了什么、誰創建它=它是怎么被創建的,以及何時創建這些方面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
1. 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定義一個用于創建對象的接口,讓子類決定實例化哪一個類,工廠模式使一個類的實例化延遲到其子類。
創建型模式抽象了實例化的過程,它們幫助一個系統獨立于如何創建、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對象。創建型模式都會將關于該系統使用哪些具體的類的信息封裝起來。允許客戶用結構和功能差別個很大的'產品'對象配置一個系統。配置可以是靜態的,即在編譯時制定,也可以是動態的,就是運行時再指定。
通常設計應該是從工廠方法開始,當設計者發現需要更大的靈活性時,設計便會向其他創建型模式演化。當設計者在設計標準之間進行權衡的時候,了解多個創建型模式可以給設計者更多的選擇余地。
2. 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
提供一個創建一系列或者相關依賴對象的接口,而無需指定它們具體的類。
3. 建造者模式(Builder)
將一個復雜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表示。
內聚性與耦合性 內聚性描述的是一個例程內部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而耦合性描述的是一個例程與其他例程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軟件開發的目標應該是創建這樣的例程:內部完整,也就是高內聚,而與其他例程之間的聯系則是小巧、直接、可見、靈活的,這樣就是松耦合。
將一個復雜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這就可以很容易地改變一個產品的內部表示,并且使得構造代碼和表示代碼分開。這樣對于客戶來說,它無需關心產品的創建過程,而只要告訴我需要什么,我就能用同樣的構建過程創建不同的產品給客戶。
4. 原型模式(Prototype)
用原型的實例制定創建對象的種類,并且通過拷貝這些原型創建新的對象。
建立相依數目的原型并克隆它們通常比每次用合適的狀態手工實例化該類更方便一些。
5. 單例模式(Singleton)
保證一個類僅有一個實例,并提供一個訪問它的全局訪問點。
對一些類來說,一個實例是很重要的。一個全局變量可以使得一個對象被訪問,但它不能防止客戶實例化多個對象。單例的優勢就是讓類自身負責保存它的唯一實例。這個類可以保證沒有其他實例可以被創建,并且單例還提供了一個訪問該實例的方法。這樣就使得對唯一的實例可以嚴格地控制客戶怎樣以及何時訪問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