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概況導游詞,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
1、首先可以做一個自我介紹,再向游客簡單介紹麗水這座城市。2、然后根據規劃好的旅游路線,依次向游客介紹麗水市著名景點的地理位置、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美食特產等。3、最后對游客表達美好祝愿即可。
麗水市概況導游詞1
靈山寺位于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8 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美。
驅車沿著麗水的麗陽街,從家出發,行約十五分鐘便到了麗水的千年古剎——靈山禪寺(靈山寺)!其實,還未行至寺腳,沿路所設的賣香火小攤販便提前向我們預告:“離靈山寺這個香火鼎旺之地不遠啦!”呵呵,因而,此地并不是個難找之地,有名著呢!市區的8路公交車所顯示的終點站——“靈山寺”,更是像一塊活動的廣告牌,天天在街上打靈山這張“旅游名片”!靈山寺自然和其他的寺廟一樣,是依山而建的,這山便是那靈山。
山本該給人一種“穩”“重”之感,一個“靈”字便令這山頓時變得“有活力”起來,要說這靈山,其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馬頭山”,至于為什么我便不知了,或許整個山型長的像匹馬吧?呵呵,喔,它原稱還叫“靈鷲山”!
整座靈山并不高,也就191米的“小海拔”,所以登山不是件費力的事,相反置身于中的青山綠水,古木蒼天,幽靜極致,倒是一個靜心、靜身、養心、養身的好去處。
靈山禪寺的背面正中央為“裝點關山”四字,當時還認了老半天,覺著看著像“吳”、又有點像“靈”。現一查,確定乃“關”字,而且此字句,居然始于咱的毛主席《薩蠻·大柏地》一詩——“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關山”即江山的意思,這里當然指的是優美的靈山啦!
麗水市概況導游詞2
中國畬鄉之窗”景區位于景寧畬族自治縣城郊大均鄉,距縣城12公里,全鄉畬族人口占比33%,是全縣畬族人口_多的鄉鎮之一,這里生態卓絕,自然雅致,風光秀麗,人文凝結,徜徉于景區之中,撲面而來畬鄉特有氣息環繞周身,令人為這個被稱作“江南芙蓉鎮”的大均的歷史文化所震撼,游客不僅能感受到濃郁的畬鄉風情,厚重的文化積淀,淳樸民風民俗,而且景區內自然風光旖旎,生態環境全國一流,是“養身之地”、“天然氧吧”,素有“浙江的芙蓉鎮”之譽,有“文明之鄉”、“曉溪明珠”,“江南_漂”等美稱。
一是人文和畬族風情文化景觀板塊。以參與、欣賞畬族風情表演,以獨特、神秘、濃郁的畬族文化,將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展示給游客朋友,讓人耳目一新。核心資源有畬歌風韻、畬族婚嫁、浪漫“三月三”大型歌舞、畬鄉歡樂夜、畬族民間絕活等多種民間習俗與民間節會活動項目構成。中國畬鄉之窗
二是地文景觀板塊。景色秀麗,地理環境絕佳,這里蔥蘢的綠色,純凈的空氣越來越引起游客的關注。景點有龍崗、千步沙灘、墳樹圍青、大均古街及古建筑等。
三是水體景觀板塊。以水域風光構成碧水映奇山,長灘托雪浪景象,可飽覽潭麗、峰奇、林石、人樸的畬鄉山水風光和有美麗傳說的浮傘古渡美景,游者皆譽:浮傘仙潭,“江南_漂”。旅游資源項目有:浮傘漂流、澄潭印月、洋灘雪浪、新莊瀑布。
四是生物景觀板塊。千年唐樟、龍崗疊翠、梅山古樹群等多種古樹構成的。在建筑上形成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樸的前店后院式山區商貿古街風貌和石板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寧_高學府”、“浙南芙蓉鎮”之美稱。
五是歷史景觀板塊。景區內有建于明朝的觀音閣和奉旨三門并開的李氏宗祠、明德書齋,以及浮傘仙跡、浮傘祠、大均古街、大赤坑廊橋等古跡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麗水市概況導游詞3
大均畬鄉之窗景區是縣生態示范點,20_年被批準為國家AA級景區.該景區位于距縣城13公里的大均鄉政府所在地大均村。大均古村始建于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來始終是甌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經濟較繁榮,耕讀風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桿”的民俗,即筆桿、秤桿、竹桿(撐篙),靠寫契、寫文書、做生意和撐船撐排謀生。在建筑上形成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樸的前店后院式山區商貿古街風貌和石板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寧最高學府”、“浙南芙蓉鎮”之美稱。舊時曾有古樟迎客、澄潭印月、龍崗疊翠、成美廊橋等舊十景。該景區以此為依托,以畬族風情為載體,融自然山水、人文古跡于一體,一期開發出畬族婚俗、浮傘仙漂等項目,建成以休閑度假、水上活動、游覽觀光為主要內容的城郊生態旅游風景區。
1998年開通并投入使用的大均漂流項目,是我縣一項重點的旅游項目內容,曾被省航道漂流專家組評為全省下大漂流航道中最為驚險的一條漂流道。竹筏漂流全程有十潭九灘四壁一礁群,形成灘潭相接的水上奇絕風光;橡皮艇漂流更是有驚無險,急流險灘,撞浪翻騰,飛流直下,有著百分之百的狂飆感受,同時可飽覽潭麗、峰奇、林石、人樸的畬鄉山水風光和賦有美麗傳說的浮傘古渡美景,游者皆稱:浮傘仙潭,江南第一。
杰閣崢嶸,龍崗疊翠,大均村位于甌江第一支流小溪江中段的風光絕佳之地,觀音閣位于大均村西,危崖騰空而起,峻壁突兀水濱,閣前絕壁下是一碧如鏡的大均澄潭,有“澄潭映月”之趣,如今在這開辟了竹筏漂流的瀏覽項目。
麗水市概況導游詞4
靈山寺,位于浙江省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8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美。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明一統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現據相關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兵法,精于儒學。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東北部,距市區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山麓的現為蓮都區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為紀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現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萬歷間,詩人曾友顏(祖籍生平不詳)用詩《靈鷲山八景》贊美了靈鷲山的優美景色,八景分別是溪雨亭、留云塢、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崗、九曲嶺、五方坪、紅鞋巖。溪雨亭,是北宋處州太守劉涇在靈鷲山所建,留有詩詞一首。劉涇,字巨濟,號前溪,簡州安陽(屬四川)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進士,紹圣三年(1096)任處州太守。
麗水市概況導游詞5
東西巖景區,位于浙江省麗水市境內,景區坐落在市西北28公里的千年畬鄉老竹鎮境內,總面積9.0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1985年公布的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20_年底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東西巖景區以丹霞地貌、畬族文化、革命遺址而聞名,內有東、西兩座丹霞巖峰對峙而立,景區因此得名。
東西巖的丹霞地貌玲瓏剔透,清麗婉約,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小巧清秀,二是景致豐富完整。整個景區都是由沉積巖自然形成,景區內怪石嶙峋、峽谷幽深。巧奪天工的東西巖丹霞自然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
東西巖內濃郁的畬族民族風情——畬族的歌聲、畬族婦女的服裝、畬族人的民俗表演,是東西巖景區的又一特色。每逢節假日,景區內推出“三公主”迎賓、畬族婚嫁表演、祭祖表演、畬族歌舞表演等豐富多彩的具有濃厚畬族風情的節目。
東西巖景區還是浙西南最早成立區委的革命老區,在黃弄村有中國軍民抗日戰壕3000多米。粟裕將軍也在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跡。
今年底,蓮都區政府力爭把東西巖景區建設成為國家4A級旅游區,實現景區品質、品牌的全面提升,最終把東西巖景區建設成為依附于麗水市的一個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娛樂、科普地質考察和探尋紅色之旅的風景名勝區。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