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或銀子(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這一說法是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造鑄局長提出,也稱“格雷欣現象”,他觀察: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貴金屬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貨幣進行市場交易、流通。
狹義來說,劣幣驅逐良幣是指因為信息不對稱,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時,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會選擇提供實值較低的物品(劣幣),致使實值較高的物品(良幣)越來越少。
廣義來說,劣幣驅逐良幣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勝優汰)現象。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