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成語是【越俎代庖】,這個成語意思是廚子不做飯,掌管祭祀神主的人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后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職責范圍,去替別人處理事情。從這里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貶義成語。
越俎代庖出自先秦·莊周《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傳說上古時期,堯在讓位給舜之前,聽說許由道德十分高尚,便想讓位給他。許由堅決不同意,說你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讓我來替代你享受現成的名聲,我不想占用你的名聲。許由用這個比喻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堯帝也就不好強人所難了。這就是成語“越俎代庖”的由來。
【越俎代庖】是一個連動式結構的成語,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越俎代庖】的近義詞有【包辦代替、垂簾聽政】等,其中【包辦代替】意思是不和有關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獨自辦理,不讓旁人參與。【垂簾聽政】意思是指皇后或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越俎代庖】的反義詞有【各司其職、自力更生】等。
那我們怎么用越俎代庖這個成語來造句呢?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要學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如果用【越俎代庖】來成語接龍,則可以接:庖丁解牛、庖鳳烹龍、拋頭露面、拋磚引玉等。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成語越俎代庖的全部介紹,你學會了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