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68年,晉國茍瑤攻打鄭國。鄭國弱小,向齊國求救。齊王也擔心晉國的強大,就派大將陳成子率兵援救鄭國。陳成子手下有個部將叫茍寅,他從一個晉國人那里聽說晉國將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迎戰齊國,就向陳成之報告。陳成子對他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兵,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你倒好,反助長起敵人的威風來了。茍寅知道自己說錯話,于是感慨的說:“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意思是君子謀劃事情,開始、過程和結果都了解清楚了才會去報告。現在我什么都不知道就進去,不是很難成功嗎?
一問三不知是指對事情的發生、過程與結尾都不知道,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
這句話到現在運用都還是很廣泛,經常用來批評調侃那些不認真做事,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經常說他們“一問三不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