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無論是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還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它們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這種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就是物質性。
譬如,一個人想要變得不那么嬌羞害羞,他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做勇敢大方的事情。當他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勇敢的事情積累的經驗作用于大腦形成了一條神經回路,這就讓他慢慢地不在嬌羞,反而由于這個神經回路越來越強他就變得勇敢開朗了。
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的理解: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在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著重從主觀方面努力,盡力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人們的意識是有差別的。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若不承認物質對立于意識之外則無客觀實踐坐標,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