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山頂建筑的特點是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兩個坡面,側面屋頂部分懸在山墻之外,因此稱之為懸山頂。在等級上僅次于廡殿頂和歇山頂建筑。隨著佛教文化的傳播,懸山頂建筑傳到了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地區。
硬山頂建筑與懸山頂建筑很相似,它們都是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但不同的是,硬山頂建筑的側面屋頂部分不像懸山頂的建筑那樣是懸在山墻外面,而是與山墻是齊平的。硬山頂建筑等級最低,低于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根據清朝規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另外宮殿佛寺中的配殿或廂房也經常用硬山頂。比如馬家大院、隆興寺彌陀殿的配殿以及梁氏宗祠都是使用的硬山頂。
硬山頂出現較晚,是隨著明、清時期廣泛使用磚石構建房屋,硬山頂才開始大量采用。和懸山頂相比,硬山頂有著防風防火的特點,而懸山頂則有著防雨、透風的特點,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則多用懸山。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